41)落实以教学为中心,有资源配置、质量监控、工作评价和教学事故处理等制度保障,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达到90%以上。
教育教学质量是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发展的保障。学院始终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近年来,出台了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考试工作管理实施办法、排课与调课管理暂行办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管理及奖励办法等,保证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授、副教授为学生上课率达到100%。
学院一直致力于构建、实施和完善科学的人文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提高在校学生的人文素养,注重课程的多元互补,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设人文素养教育课程。线上通过超星尔雅平台开设国学经典与文化传承、文学修养与艺术鉴赏、人类思想与自我认知、思想政治等类型的50余门公共选修课,线下开设《大学语文》《公共艺术》《思想道德与法治》等公共必修课程和《大国三农》《影视赏析》《书画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公共选修课程,广泛设置人文课程,满足大多数同学的兴趣爱好,并结合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综合提高高职生的人文素养。同时,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标准,依照学生专业特征、学习习惯等,制定缜密的教学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思政教育知识有机融入职业课程教学标准。通过开展农林特色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评选活动,学校累计汇编4册470个案例,制作课程思政微课16个,强化课程育人,培根铸魂,促使学生能够在职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以及民族的自豪感。
42)推进高水平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发挥好智库等决策咨询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改革创新发展。
学院已形成都市现代园艺、都市动物医学、生物医药与健康、可控农业4大上海市高水平专业群。开设现代学徒制班27个。3个基地获批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海市集训基地。与丹麦、荷兰、美国、以色列等院校签订合作协议,完成首次境外人员培训项目。新增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2门,8本教材申报首批农业农村部“十四五”规划教材。获上海市教学成果奖7项,其中特等奖1项,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14个专业通过职业技能评价专业评估论证,578名高职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合格率93.77%。
成立“上海临港新片区产教联合体”,并获推荐参加教育部遴选。组建乡村振兴新农人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数字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开办现代学徒制班13个,与29家企业新建校企校外实训基地。与100多家单位合作并签订协议。开展省部级科研项目28个,国家级科研项目14项,覆盖了农业生产、生物医药、动物诊疗和养殖以及新农村建设等多个领域,《2023年度—2025年度原水公司三大水源地浮游生物调查服务项目》首次获得百万级横向课题。围绕农业领域前沿技术开发与研作交流促进会签订《航天育种战略合作协议》。获批上海首家农作物种子质量第三方检验机构。承办202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园林景观设计与施工赛项并荣获一等奖。
43)学校语言文字管理和使用规范,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标。
切实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印发普通话水平测试手册,开展普通话推广等相关活动,撰写案例入选市语委《上海市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成效选编》。完成2020-2021、2021-2022学年语言文字先进个人评选工作,67名师生获得表彰。2019级792名学生、2020级1298名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2021-2022年,13名教师参加上海市语言测试中心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